金庸逝世,享年94岁,他的武侠世界究竟有多精彩?

导读“让青春吹动了你的白发,让它牵引你的梦,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2018年10月30日,对于心有武侠梦的读者们来说,无疑...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白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

2018年10月30日,对于心有武侠梦的读者们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日子,大家公认的一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离世,享年94岁。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大师为大家编织的武侠梦,至此梦醒,却无人想要面对醒来的痛。

有人感叹:金庸小说的世界,装载的可是我整个的青春啊!金庸走了,也带走了一代人对于武侠的痴迷。

曾几何时,很多人沉浸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不可自拔,他们羡慕江湖中的侠骨柔情,畅想武侠世界的快意恩仇,跟随一个又一个故事,感叹小说中人物或喜或悲、或顺畅或坎坷的多彩人生。

有人喜欢蓉儿的古灵精怪,也有人中意程灵素的为情牺牲;有人想要做义盖云天的乔峰大侠,也有人羡慕有很多好妹妹的皇子段誉。

当我们沉浸于这些故事情境之余,也会对于创作这些故事的人——金庸,抱有太多太多的好奇,究竟什么样的人,可以写出这么多优秀的武侠小说?

所有的表达都是内心的折射,只有一个拥有丰富色彩的灵魂,一个内心充满着真情的人,才能够给我们呈现那样多彩美好的故事。

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读金庸的小说,我们能够感受到很多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是侠义为怀,不管是平凡如郭靖,还是丐帮帮主契丹人乔峰,亦或是在市井和皇宫都混得风生水起的韦小宝,他们不管出身如何,经历了什么,在所有行为的背后,都带着或浓或淡的侠义之感。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因为心中愤恨蒙古欺负边关百姓,立志以自己的满腔热血,保一方百姓的平安。金庸在书中用郭靖的一段颇有震撼力的话语,表达出了他为国为民的侠义之心。

而金庸生命中的那些人,和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也体现着这样的侠之特色。

1924年3月10日,在浙江省海宁市的袁花镇,一位男婴出生,如果可以出现小说里的镜头的话,婴儿降生的时候一定是有文曲星和武曲星一起出现的吧。

家人给孩子起名叫查良镛,后来他开始写武侠小说,而笔名“金庸”就是这个名字里的“镛”拆解而来。

金庸的家是书香门第,金庸从小受祖父查文清的影响,颇有心系民生的侠义之心。他酷爱阅读,尤其喜欢看关于历史的书籍,阅读量很大,比如《资治通鉴》等都在金庸的阅读书目里,这些书都为他后来武侠小说中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金庸的父亲查枢卿,在金庸年幼时就带他看武侠小说《荒江女侠》,把金庸带入了一个虚拟却有趣的武侠世界。金庸被武侠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所吸引,开始主动去看这一类的书籍,而这些经历,又对于后来金庸选择写武侠小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金庸小的时候,正逢日本侵华战争,那个时候社会秩序混乱,导致金庸母亲无法医治病痛而去世,加上四处迁移的困苦奔波,这段经历使他开始关注国家和百姓困苦,生发出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射雕英雄传》里郭靖驻守襄阳,也是金庸内心情感的选择。

祖父的“侠义”影响让金庸的心里装下了民族大义,父亲的“侠义”影响让金庸的性格中带上了“侠”的标记。

1967年的香港,当时因为一起劳资纠纷引发了工人骚动,警方的处理被指责为是有计划有组织地伤害同胞的运动,事态持续激化失控。

混乱的状态引起了金庸的侠义之心,当时的金庸是《明报》的社长兼主编,于是他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烧不灭正义的声音》,痛斥对方的所作所为,为无辜受害者发声。

很快,金庸就进入了对方的黑名单,收到了死亡恐吓信和知情通知书,代号“豺狼镛”。好在金庸及时去到新加坡躲避,在那里写下了《笑傲江湖》。

即便如此,金庸一如既往书写着他的武侠梦,让人们内心对侠义的期待不会落空。他也用自己的文字继续表达着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武侠梦。

二、侠之大者,贵在厚重

有读者这样评价金庸的小说: “相比古龙小说的人物出场即高手,金庸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从普通人慢慢成长为大侠的。”

对于这样的评价深以为然。就像郭靖,他小的时候公认得很笨,后来跟着不同派别的多位师傅,努力刻苦练习武功,才慢慢成长为真正的武林高手,被世人尊称为“郭大侠”。

金庸的小说,也始终带着这样的“从有到无,从小到大”的特质。金庸的每一部小说都没有太多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大多都是根据时间或者事件发展来展开叙述。故事的一开始往往显得平平淡淡,不显山不露水,但越到后面,故事的线索越来越复杂,立体感也越来越强。

回看金庸的写作之路,其实也呈现了相似的路线。

1939年,读初中三年级的金庸就开始了他的书写生涯,他和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也是这类型的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不管从哪个层面说,金庸都算新打开了一扇门,正式走上了写作之路。

1952年,金庸进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开始写电影剧本,像《绝代佳人》、《兰花花》都是那个时期的作品。

1954年是金庸进入大众视线的关键时期。这一年,吴式太极和白鹤派的代表在澳门摆擂台比武,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当时《新晚报》的总编辑罗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机会,于是就安排梁羽生和金庸同时写武侠小说借势。

金庸这个笔名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用的,他写的《书剑恩仇录》和梁羽生的小说同时引起轰动,大家争相传阅,热烈参与讨论,开创了武侠小说的高潮。

之后一直到1972年,金庸在写武侠小说的路上越走越顺,他陆续创作出了《碧血剑》、《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等十多部后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武侠小说。

金庸写的小说内容丰富多彩,人物形象也很多,故事中有英雄儿女的家国情怀,也有他们的爱恨情仇。每个人物形象都很有特点,连他们的武功招式、擅长的兵器都各不相同。

还有故事中深厚辽远的故事背景,无不体现出了作者曾经大量阅读和丰富经历的积淀。

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里,植入了这样的理念: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每个人的成长蜕变都不是一蹴而就,都需要经历和成长,最终完成蜕变,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大侠的成长之路如此,金庸的武侠大师的成长之路也如是。不管是谁,在成长的路上,都需要经受种种磨炼和坎坷,需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和坚持。

三、侠之大者,贵在真情

爱情,是武侠世界里离不开的话题,杨过为小龙女苦等16年,而段誉因为迷恋神仙姐姐王语嫣,觉得世界上最令他难忘的是枯井。

在金庸的情感世界里,也一样有真爱有遗憾,有退缩也有执着。

金庸一生有三任妻子,不管他们彼此相伴时间或长或短,相信在一起的时光里,一定有真爱。

杜冶芬是金庸的第一位妻子,他们在最美好的年纪一见倾心,并于1948年去香港之前结了婚。

但是在香港打拼的金庸十分地忙碌,顾不上照顾杜冶芬,而她从内地迁居香港,适应不了当地的生活,每天和金庸相处的时间又很少,感觉很是苦闷,于是最终离婚,杜冶芬离开了香港。

金庸认识第二位妻子朱玫,是因为工作的关系,她和金庸非常地聊得来,恰好那时金庸正处于离婚和单恋的痛苦之中,朱玫的出现正好疗愈了金庸的情伤,两人于1956年5月结婚。

金庸和朱玫可以说是患难见真情的夫妻,朱玫倾尽全力支持金庸的事业。金庸创办《明报》,朱玫积极参与报社的工作,为了帮金庸筹措资金发展事业,她不惜卖掉自己的嫁妆。

两个人共同孕育了两儿两女四个孩子,他们互相扶持,共同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只是在1976年,金庸的事业开始步入正轨,但他和朱玫的婚姻却已经出现了问题,最终依然是以离婚收场。

此后,金庸再次结婚,娶了比自己小29岁的林乐怡,林乐怡一直陪伴金庸到他生命的最后。

除了三段婚姻,金庸的心中还一直留有一袭倩影,她是他的遗憾,也是一生抹不去的白月光。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女明星夏梦。金庸被光彩夺目的夏梦吸引,不可自拔地迷恋上了她。但是那时的夏梦已经结婚,金庸只能感叹相见恨晚。

倍尝失恋之苦的金庸也是在那个时期,写出了经典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很多细心的读者发现,故事中“小龙女”的形象和夏梦非常相似。

你爱上了一个人,可对方已经心有所爱,是怎样的滋味?

金庸把自己感情受挫爱而不得的痛苦和遗憾都融入到了小说之中。杨过自创“黯然销魂掌”,给黄药师演练掌法时呈现出的那种断肠体验,或许就是金庸自己的真实感受。

毋庸置疑,金庸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管是经历和感情,都颇多波折。

然而,也正是这些不平凡的经历、挫败和坎坷,给金庸先生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创作素材,因为有着真情实感的体验,才让他给读者呈现出了一部又一部经典和不朽的武侠传奇之作。

只是,大师仙逝,去了另一个武侠世界,今世的传奇不再,令人扼腕叹息。

记得大师借故事中人告诉我们说:“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烦恼?”

是啊,何必烦恼!回忆池,已满;武侠梦,仍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