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副舰长陆强强亮相央视:告慰老海军:大国海军因他们强大

导读 2019年4月23日,参加阅舰式的各国海军将领。 李新 供图2019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

2019年4月23日,参加阅舰式的各国海军将领。 李新 供图

2019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12时40分许,青岛,登上执行检阅任务的西宁舰。14时30分许,西宁舰抵达阅兵海域,检阅开始。

虽然当天浓雾弥漫,但这场阅舰式中展示的中国海军新气象,足以告慰曾经为之奋斗的人。今天的挑战来自海上,明天的机遇同样来自海上。

70年闪念间。草创时,从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视察时面对渔民诘问“你是个海军司令员,还要租我们的渔船?”到今日阅舰式上编成6个群的32艘受阅舰艇、分为10个空中梯队的39架受阅战机,以及这些年“下饺子”般的战舰列装,不免让老兵为之抹泪。

本世纪初,中国从乌克兰买回“瓦良格号”。当时,它只是个已闲置十多年的半成品, 2012年,以它为平台,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横空出世。此次阅舰式前,辽宁舰副舰长陆强强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辽宁舰正在“由一艘训练舰试验舰向一艘打仗的舰艇转变”。

“辽宁舰从训练舰试验舰向战斗舰的转变,标志着中国海军基本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航母战术体系,航母战斗群,将是未来中国海军的作战核心。”海军专家李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此次阅舰式上,国产万吨级驱逐舰南昌舰,首次以现役军舰的身份对外展示,舷号“101”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在徐徐拉开。

等了31年的老英雄

2019年4月16日,广州,天色阴沉,雷云密集,暴雨来了一场又一场。

下雨天断了陈伟文出门散步的念头,他只好在家练练书法。

一个电话打来,只听了几句,他的心就怦怦直跳。电话是他工作过的原广州舰艇学院打来的。

“有没有正式的书面通知?”他一再追问。“有总部正式的文件电报……”对方说。放下电话,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31年了。

那一天中午,“南沙海战”海上编队指挥员陈伟文将军很兴奋,老伴还是止不住担心:毕竟,他心脏不太好。

2019年4月21日,北京,海军大礼堂,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大会召开。六战六捷、被美国五角大楼的官员称为“常胜将军”的他,与其他25名战友一道,接过海军首长颁发的“人民海军7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荣誉勋章和荣誉证书。

31年来,作为南沙海战的功臣,陈伟文将军第一次站在军队荣誉的舞台上。

领奖后,陈伟文将军和夫人在一起。

一些军内外学者对海战作做出高度评价,这让老将军觉得满足,只是,他总惦记着一棵个树。

他曾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有时间你帮我看看,西沙永兴岛将军林里我种的那棵树,不知道长得怎么样了。”

去过51个国家的海军战士

看着老战友出现在熟悉的战舰上,对于金林鹏而言,大海只能在自己的思念里。

十年前的4月23日,他服役的“和平方舟”,在青岛参加了多国海军活动,但没有出海接受检阅。十年后的4月23日,退役3个月的他,通过手机直播看见“和平方舟”出现在海上阅兵现场。此前两天,在北京,“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被颁发“人民海军7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

此前10年,这名操舵兵,随着这艘“大白船”,在通往51个国家的深海大洋上,犁波逐浪。,如今,金林鹏回到家乡温州,帮着父亲打理家族企业。

他最后一趟航程,是阔别祖国和亲人205天,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远航拉美各国。

驾舰闯大洋的日子终有结束。2019年1月18日,“和平方舟”凯旋抵达舟山某军港。金林鹏也到了离舰返乡的日子。在返航途中,“和平方舟”上的全体人员,为金林鹏、高奔等7名到期退役的水兵,在海上举行了退伍仪式。

摘下军衔、脱下水兵无檐帽,站在码头,回望这艘被称之为“女神”的海军船,他依依不舍。

他的战位永远在驾驶室的中间。当年刚入伍的金林鹏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能多次执行“和谐使命”任务和护航任务——随中国军舰踏访三大洋六大洲51个国家。

每一次远航,都给他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没有当过水兵,感受不到大海的风情万种,也体会不到远航的酸甜苦辣。从晕船呕吐到闲庭信步、从手忙脚乱到淡定从容。在“和平方舟”上,一个水兵如果没有参加过七八次远航、没有去过四五十个国家,都不属于老兵。

这里的老兵,不是按年龄,而是按资历。“我的脑海里,始终装着整个世界。虽然退伍了,但我的心永远在大洋上。”金林鹏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10年之间,水兵金林鹏在每一次远航历练和成长中,看见了中国海军的伟大跨越。

张超的未竟梦想

4月23日,本次阅舰式中压轴出场的,是“辽宁舰”及舰载机部队。

曾经,张超离第一次着舰飞行,就差3个飞行日。他的上舰梦想,近在咫尺,却再也无法实现。

4月23日,再过4天,就是舰载机飞行员张超烈士牺牲3周年的日子,他被安葬在家乡岳阳的烈士陵园。

在他的骨灰盒旁,放着一艘航母模型,一架歼-15飞机模型被妻子张亚拆装、组合,摆成飞机着舰的状态,放在航母甲板上。那是被特意重新打开他的墓冢坟墓放进去的,由张亚穿上军装,郑重完成。

张超在舰载机上留影。

张超牺牲的时节还是北国早春,中国东北的这片天空,是他梦起飞处,也是他梦陨落处。

“查理”——这是张超给自己取的英文名。这背后是他的梦想,在世界舰载战斗机飞行领域,听到“查理信号”,就意味着即将完成第一次着舰飞行,成为一名真正的舰载机飞行员。

2016年4月27日12时59分,张超驾驶117号舰载机进行着陆。这是张超着舰飞行最后一次训练。飞完最后7个飞行架次,他将和战友们一起在辽宁舰飞行甲板上着陆,正式完成航母飞行资质认证。

当时,张亚坐在长沙驶往沈阳的列车上,她要去见证飞行员丈夫第一次着舰飞行。

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可丈夫的报平安电话,并没有准时响起。

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张亚通过密码登录了丈夫的微信。飞行员的微信群里,一个战友接连发了三个祈祷表情。紧接着,一个又一个战友……一排排祈祷表情,让张亚的心狂跳。

她给团长发短信询问。团长回复道,“张超出了点意外,人已经跳伞了,掉在了海里,正在搜救。”

熬到火车到站。看到部队一下子来了那么多人接她,张亚瘫软在地。她什么都明白了。

短短4.4秒,生死一瞬。为了挽救战机,张亚的丈夫、3岁女儿的“含含爸”,献出了他30岁的年轻生命。

飞参记录表明,从战机报警到跳伞离机的4.4秒里,张超的动作是全力推杆到底。战友们说,张超知道,第一时间跳伞才是最佳选择,可他做出了“最不应该”的选择。

张超,成为中国航母舰载机事业献身的第一位英烈。

此前,他的战友曹先建,在海上飞行训练时,突然遭遇飞机坠海的重大险情,飞机以每秒50米的速度下坠,最终在无法有效操控战机的情况下,离海面100米的高度,曹先建才跳伞离舱,身深受重伤。

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因极高的风险,被喻为“刀尖舞者”。统计数据表标明,其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5倍,普通飞行员的20倍。美国发展航母初始阶段,平均每两天摔1架飞机,牺牲了一千1000多名飞行员。

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官兵接受检阅。

大国海军,离不开航空母舰,离不开舰载机部队。2012年,“辽宁舰”入列服役,2013年5月,中国海军组建了第一支舰载航空兵部队,向打造航母战斗力迈出关键步伐。

张超是作为“插班生”加入这支部队的。2015年3月14日,他走进营区时,同班的飞行员已经进行了2年时间的学习训练。为了赶上训练进度,张超把自己绑在模拟飞行器上,练困了就在上面趴着打个盹,醒来继续练。在舰载航空兵部队的411天里,他的起降数量是其他部队战斗机飞行员年均水平的5倍以上。

但这样的苦,张超并不是非经历不可。加入舰载航空兵部队之前,张超是某海军航空兵部队的一名中队长。在南国海岛上,张超飞过6种机型,这十分罕见,人称“飞行超人”。

有段时间,外国战机在南海周边活动频繁,张超和战友们逢机必跟,有时候一天会紧急出动四五次。在数次经历外军舰载机骚扰南海之后,张超萌生了新的梦想——“要飞就飞舰载机!”

此时,单位正准备提拔提升他为副大队长,张亚刚随军、孩子还不满一岁。选择舰载飞行,就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但张超还是坚决加入舰载战斗机部队。6个月时,他追平了训练进度;10个月时,他第一次驾歼-15飞机上天。

他所有的课目考核成绩,都是优等。可惜,这并不能避免意外。

他的上舰梦,战友们替他圆了。2016年8月,他牺牲后4个月,与他同批选调的飞行员,驾驶歼-15飞机在辽宁舰完成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考核,并通过航母飞行资质认证。

爬下舷梯,飞行员艾群拿出随身携带的手电筒展示,“这是张超的。”作为室友,他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帮张超圆了上舰的梦想。

张超走后8个月,2016年12月,由辽宁舰和数艘驱护舰,及多架歼-15飞机组成的航母编队,组织了长时间连续航行并交替转换海区训练。其期间,歼-15飞机首次进行实弹射击演练。在新闻里,镜头给了张超战友徐英的飞行员头盔一个特写,上面写着英文:SHOOT THEM(击中敌机)。

传承,是最好的缅怀。2019年清明节,《光明日报》刊登了战友袁伟给张超的信,信中说,“超,有个大好消息要告诉你,我们有好几位战友成功取得夜间航母飞行资质认证。要知道,世界上有航母的国家就那么几个,而这些国家里具备夜间着舰能力的,就更屈指可数了。”

2018年9月,这位85后飞行员,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批准为全军挂像英模,成为这支建军90年的军队里,受此殊荣的第10个人。这意味着,在各军兵种每个连级以上单位,都能见到他的挂像。

南方周末记者 郑宇钧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向北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