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邵阳花鼓戏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导读 原标题:“新时代邵阳花鼓戏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现场 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供图中新网北京4月2日电 (记者 应妮)“新时...

原标题:“新时代邵阳花鼓戏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研讨会现场 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供图

中新网北京4月2日电 (记者 应妮)“新时代邵阳花鼓戏传承与发展研讨会”1日在京举行。

花鼓戏是我国各地方小戏“花鼓”的总称,主要流传于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表演手段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间歌舞风格。湖南邵阳花鼓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其诙谐、活泼、高亢、浓烈的演出风格为广大城乡观众所喜闻乐见。

专家们齐聚在梅兰芳大剧院观摩了获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花鼓戏《豆腐西施》的结项演出,并以此展开探讨关于在新时代下的如何守正创新,保护、传承和发展好邵阳花鼓戏。

《豆腐西施》通过明末清初湘中宝庆府梅溪小镇上发生的故事,以轻喜剧的方式表达“孝道”,折射出互帮互助的人间温情,从小人物的视角反映市井百态,颂扬了人间有真情、大爱亦无疆、心地善良道自宽的美好社会正气。

《豆腐西施》剧照 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供图

作为该剧导演,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教授赵伟明表示,《豆腐西施》从经典剧目《磨豆腐》改编而来,“是典型的小戏改成的大戏,编剧、导演、作曲等所有主创人员的一致意见都是要保持花鼓戏的原有特色,我们努力的目标是希望《豆腐西施》能成为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保留剧目。”

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和德认为该剧在保有传统特色的同时,扩大了邵阳花鼓戏这一剧种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安葵指出,邵阳花鼓戏本身有着独特的喜剧创作优势,《豆腐西施》将这一风格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凸显了中国戏曲中喜剧的美学和艺术价值,其浓郁的民间艺术表现力,很快就能把观众带入到生机勃勃的生活中去,把小戏做得有趣生动活泼,非常难得。

“喜剧并不好写”,中国戏曲学会顾问、中国剧协原分党组副书记王蕴明坦言,《豆腐西施》无论是从文本还是到舞台呈现,都将喜剧的美学本质予以了充分彰显,真实艺术地演绎人生百态,歌颂亘古不变的真善美主题。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导演张曼君则十分欣赏《豆腐西施》的趣味性,“我常说我们做戏要规避正确的无趣,要以人民为中心,从观众喜闻乐见的角度出发。这出传统戏,剧中人物关系、台词的处理都充分体现了民间的高度智慧,雅俗共赏,是一出好看的戏。”

“《豆腐西施》的创排给我们戏曲创作带来两方面有益经验,一是剧中要有生动活泼的人物,二是成功的戏曲作品一定要尊重和敬畏剧种本身的个性”,中国戏曲学会顾问、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总结。他希望这出戏能够多进基层尤其走进学校,让年轻人多亲近这样有趣有益的传统剧种。

与会专家们一致表示,该剧是从各个维度再现邵阳花鼓戏的艺术魅力,也是对传统戏曲的坚守、弘扬和创新的一部戏。在提升邵阳花鼓戏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上,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拓宽推广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据介绍,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原邵阳市花鼓戏剧团)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单位,始建于1950年代,目前是邵阳市唯一一家花鼓戏创作和表演的专业国有院团。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继承、整理、移植、编创、上演了大小剧目400多个,代表性剧目、演员及主创多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大奖。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张求荣说,“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传承和弘扬邵阳花鼓戏,推动邵阳花鼓戏向更广、更高层次发展。”

研讨会由中国戏曲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主持,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三级调研员林华军,邵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一级调研员丁武等出席了研讨会。(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