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融资如何为广东制造“强筋健骨”?-制造业当家 金融有作为⑤

导读12月末,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粤芯半导体三期项目在暖阳里如火如荼推进。这个总投资高达162.5亿元的重大项目背后是近30家知名投资机构押注...

12月末,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粤芯半导体三期项目在暖阳里如火如荼推进。这个总投资高达162.5亿元的重大项目背后是近30家知名投资机构押注粤芯半导体——成立5年,粤芯半导体启动多轮股权融资,每一轮都被投资机构火爆抢筹,粤芯半导体成为大湾区里一只新晋的超级独角兽。

同样遭到机构激烈抢筹的还有广汽埃安。今年10月,广汽埃安完成A轮融资,引进了53名战略投资者,估值已超千亿元,被看作是今年“最猛的独角兽”。

2022年,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步伐显著放缓。然而,广东的制造业领域里却呈现出了另外一番景象——国内顶级投资机构正组团在广东制造业领域“淘金”。数据显示,今年广东以1661起股权投资案例、融资规模1242亿元的两项成绩均领跑全国,投资项目正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东推进制造业当家要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制造业创新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的特点,广东如何抓住资本的风口,打造“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生态雨林?

投融资热度攀升

“广东制造”成为机构投资者“心头好”

“电话一天到晚响个不停,我每天要花四五个小时沟通。”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办混改项目经理周簪说,电话那头是想投资广汽埃安的300多家金融机构。今年3月,广汽埃安发布混改和融资公告,立刻在投资圈泛起涟漪。“许多国内顶尖的投资机构、国外主权财富基金都找过来了。”

机构投资者的踊跃让这轮融资超出预期——原计划融资150亿元的广汽埃安以182.9亿元打破新能源车行业单笔融资最大金额纪录。这只千亿估值“超级独角兽”的53家股东背景多元、阵容强大。“有来自充电桩、电池、芯片等协同领域的产业资本,还有国资、银行系资金以及市场化投资机构等。”周簪说。

这并非个案。在股权投资“降温”的2022年,“广东制造”依旧保持着较高热度。近来,粤芯、高景太阳能、纳睿雷达、越海集成等企业获投资者竞相追逐,制造粤企投融资热度持续攀升。“广东的好项目争夺十分激烈,1个多亿的项目有20多家机构去分。”“抢”到广汽埃安、粤芯等项目的盈峰投资总经理张传之说,在新能源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热门赛道,“入场券”更是一票难求。

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观点。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总额超7200亿元,投资节奏放缓,投资案例和金额同比下降了9.4%和33.9%。而广东1661起股权投资案例、融资规模1242亿元的两项成绩均领跑全国,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制造业领域

机构投资者为何纷纷加码制造业布局?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认为原因有三,其一是“双碳”目标对传统产业发展路径形成了约束,也为制造业升级带来巨大的机遇;其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使制造业发生巨大的“化学反应”;其三,“工程师红利”正在持续释放,这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持续动力。

在此背景下,突出“制造业当家”的广东更受青睐。“广东有十大战略支柱产业和十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质量都处于全国制造业的领先水平,这样的产业基础带来了丰富的投资机会。”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旗下广州科创产业投资基金副总经理李健波分析。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广东“新动能”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2.0%,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25.6%。

机构搭台唱戏

金融“活水”助力补链强链

广东珠海,生物医药企业创始人王磊(化名)偶然参加了一场由中国银行举办的线下融资沟通会,竟同时敲开了银行信贷和股权融资两扇大门,研发经费很快有了着落。100多公里之外的广州,中信银行正协同集团兄弟单位,为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泰斗微”)C轮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

在传统信贷之外,各家银行正将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模式“打包”进制造业服务方案中。农行广东省分行投资银行与金融同业部总经理魏建平表示,通过投贷联动业务,开展债权、股权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已成为服务新客户尤其是科创企业的重要方式。行司联动、投贷联动等模式将成为商业银行切入客户拓展的重要方式。

银行的转变来自对制造业的洞察。不止一位受访者向记者表示,长期以来,制造业企业依赖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渠道获取资金,以股权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资源相对匮乏,这让企业资金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尤其是对于处于早期发展的科技创新类企业,长期稳定、成本低的股权融资显得更加重要。”

泰斗微副总经理李勇以芯片行业为例表示:“我们必须不断投入研发、迭代芯片才能活下去,才能与国内外竞争对手同台竞技。”然而,企业出现阶段性亏损以及抵押物不足等让其很难打通银行借贷之路。是一轮轮股权融资为企业解了资金之“渴”。

正因如此,银行开始为制造业企业引入股权投资。如中行广东分行集合投资银行、投资机构、高等院校以及政府部门,为科创企业提供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建行广东分行通过联动建行集团内具有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资格的子公司及外部合作机构,与各类政府引导基金、国有出资平台、行业龙头等共同组建投贷联基金。工行广东分行主要以“贷款+外部直投”和“可认股安排权”等模式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农行广东分行强化行内总分支行、部门、子公司间综合联动,组建投贷联动项目工作组,对广东区域产业、新兴行业客户情况、股权投资客户筛选机制、投贷联动机制和重点科创企业五个方面深度分析,综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企业。

这一变化让制造业企业喜闻乐见。“股权融资和银行信贷可以相互促进。”李勇指出,知名股权投资机构对企业的投资,将增强银行对其放贷的信心;反之,银行授信也会成为其股权融资的“背书”。

当然,并非每一家制造业企业都能获得股权投资机构的青睐。在广东,股权投资主要参与者——PE、VC机构和产业引导基金偏好哪些制造业企业呢?

记者调研发现,PE、VC机构布局制造业各有侧重。例如,李良表示,高瓴看中的是科技创新对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渗透,以及传统企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广汽资本作为广汽集团的投资平台,聚焦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方向进行投资布局;盈峰投资也是聚焦新能源、先进制造、芯片半导体、新消费这四个自身有产业优势的领域去投资,尽量避免不具有产业优势赛道。

政府引导基金“筑渠引流”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正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创新聚集地、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但是,先进制造业企业更依赖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需要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支持。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何平提出,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创新运用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科创基金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卡脖子”等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等新动能的支持力度。

广东粤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绮认为,广东制造业正加快转型突围,但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大、门槛高、周期长,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并存。“这需要科技与金融双轮驱动,尤其离不开股权投资基金等长期资金的培育赋能。”此外,引导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也是关键之一。中科科创首席执行官谢勇就认为,广东应引入更多源头活水为制造业小微企业营造更有利的投融资环境。

在高瓴看来,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考验投资机构的能力。“这个能力指的是全方位、多层次地帮助公司,包括对产业格局更长期趋势的洞察理解、行业内乃至跨行业资源的对接匹配、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和技术嫁接等。”他认为,匹配的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由量到质的升级”。比如通过数字化服务帮助传统制造业解决缺乏连贯的数据流和信息流的问题,以及解决制造业企业升级所需要的开拓性人才、跨界人才的需求问题等。李良形象地将投资机构的角色比喻为企业家的“陪练”——能够解决制造业企业发展瓶颈和问题的长期陪伴者。

除了市场化资本,近年来,政府引导基金呈井喷式发展。政府引导基金作用“筑渠引流”愈加凸显。

“粤芯半导体的项目就是很好的例子。”李健波告诉记者,伴随粤芯半导体晶圆厂项目落地,一批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终端应用等企业落户广州,其中,包括近期刚完成首轮1.65亿元融资的越海集成高端封装项目。截至目前,仅落户广州开发区的上下游企业就多达150家。这批项目落地集结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继长三角、京津冀后的集成电路“第三极”。

产业引导基金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林绮认为,制造业专业化分工的特点比较突出,特别强调生态链建设。因此需要沿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布局关键环节的代表性项目,通过投资链主企业,助力企业整合带动现有产业资源;同时培育产业链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或“隐形冠军”,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

此外,她提到,针对政策明确支持,但社会资本关注较少的关键领域,或资金投入较大,社会资本投资意愿较低的项目,可通过政府引导基金聚焦未来产业方向,加大投资力度,引导撬动社会资本为初创企业提供持续支持。

李健波也指出,与市场化机构相比,国资产业引导资金首先考虑的不是财务回报,而是对产业发展是否有带动作用。在他们看来,如果搞全面覆盖、分案投资,将弱化产业投资的效果。他们通过锁定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引导。同时,他们看重顶级投资机构对新兴产业有系统化研究和专业判断,加快组建产业母基金,通过与顶级机构的深度合作,培育和招引重大项目落地。

放眼全国,主要省市都设立了超千亿级的政府投资基金群,引导更多发展要素流向实体经济。如北京、上海、安徽等省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均达到了千亿级规模。

“相比之下,广东的省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较小,与广东的产业集群规模不匹配,难以支撑‘双十’产业发展战略目标。”林绮建议,做大省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进一步放大带动效应,通过增大直接融资比重,构建适应我省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制造业投融资体系。

【记者手记】

促进股权融资 让制造业企业更“解渴”

近日,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其中提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加长期资本供给,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多元化、差异化融资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被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主导,直接融资比例低,这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清单上的一项老生常谈的任务。直接融资中,股权融资又是近年来大力补足的一块短板。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各有优劣,对企业来说都不可或缺。但股权融资具有诸多间接融资无法比拟的作用,对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来说更加“解渴”。

首先,对于处于发展早期的小企业来说,它们往往规模小、信用低,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通过股权融资,不仅可以拿到稳定的资金,且融资成本低、财务压力小,如此轻装上阵,能提高存活概率。

其次,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它们总是面临产能扩张、长期研发投入大等带来的大量资金“饥渴”,股权融资具备长期性、规模大的特色,能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安全而充足的资金保障。用好股权融资,还能优化债务结构,降低经营风险。

最后,股权融资能够引入优质的股东,护航和陪伴企业成长,实现共赢。

【采写】张艳 唐柳雯 陈颖 黎华联 周美霖 唐子湉

【摄影】石磊 实习生 何立言

【设计】刘玉洁

【策划统筹】王溪勇 陈颖 唐柳雯

【作者】 张艳;石磊;唐柳雯;刘玉洁;陈颖;黎华联;周美霖;唐子湉

289财经热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